当前位置:首页 > 思政园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解读

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

1、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2、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以师资配备、生均拨款、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和办学条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等。

3、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4、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

5、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6、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

7、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政策。

8、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

9、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拓展人文交流领域,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

10、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法律支持体系。鼓励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组织属性开展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创新。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同时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1、总体规划,分区推进;

2、细化目标,分步推进;

3、精准施策,统筹推进;

4、改革先行,系统推进。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

2、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

3、完善落实机制。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地址:中国 河南 郑州惠济区英才街6号 邮编:450044 电话:0371-65502273 邮箱:zztcwlx@126.com